?

返回首頁 傾聽民意 為民發(fā)聲 開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頁 > 時政財經 > 列表

蔣威:打擊APP偷窺需用好“法律武器”

2020-06-08 14:57:26 oc3-line.com 來源:時評界 有0人發(fā)表了看法
[導讀]  手機APP多存在著頻繁自啟動,訪問、讀取個人信息的現象。正如新聞中提及的那樣,移動教學軟件“優(yōu)學院”十幾分鐘訪問手機照片和文件近25000次;辦公軟件“TIM”一小時內嘗試自啟動7000...
  作者:蔣威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近日,據民眾反映,自己的手機升級系統后,增加了App隱私記錄功能,而這項功能可以記錄手機上安裝的App訪問個人信息的過程。而當他看到這些數據后,大吃一驚,發(fā)現自己手機上安裝的很多App存在頻繁自啟動,訪問、讀取手機信息的現象。(澎湃新聞網  6月8日)
  當前社會,手機可以說已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上至七八十的老人下至五六歲的孩子,幾乎是人手一部。手機的功能也在近幾年發(fā)生著天翻覆地的變化,從一開始的黑白屏變?yōu)楝F在的彩色屏、從一開始的以通訊為主拓展出拍照、支付等功能。但隨著這些變化的出現,人們的個人隱私也越來越多的被手機所記錄,以至于個人隱私無時無刻的不在遭受著被侵犯的威脅。
  手機APP多存在著頻繁自啟動,訪問、讀取個人信息的現象。正如新聞中提及的那樣,移動教學軟件“優(yōu)學院”十幾分鐘訪問手機照片和文件近25000次;辦公軟件“TIM”一小時內嘗試自啟動7000次,并不停讀取通訊錄。但面對這種現象,當記者與其中“優(yōu)學院”APP客服人員取得聯系,問到“為什么在沒登錄、沒授權、并非在考試和上課等使用狀態(tài)下還在訪問圖片和文件等情況”時,“優(yōu)學院”APP客服人員給出的回復卻是“可能是手機中了病毒”,而手機在專業(yè)機構證實后發(fā)現并未中任何病毒。顯然,客服人員給出的說辭是在敷衍記者,也是在為自身開脫責任。
  APP偷窺是伴隨著APP的誕生而誕生的,是有段歷史的,也是很頑固的。因為有些APP本身并不具有收費屬性,也就是說用戶可以免費使用這款APP而不用支付費用,但負責運營和維護則需要經費支持,那么這些APP便把承接廣告作為收入來源。當然,要想讓廣告起到最優(yōu)效果就需要“精準”,那么通過搜集用戶個人信息便成了APP額外要做的工作。其實,這種事筆者也經常遇到,筆者正處于結婚的“黃金年齡”,朋友圈就總會推送拍結婚照的廣告。這里筆者要聲明一點,搜集用戶個人信息不是不可以,前提要征得用戶同意、符合法律要求,絕不能任意妄為或強制執(zhí)行。
  但在現實生活中,有些APP的運營商卻只顧追求利益最大化,完全不顧及“隱不隱私”的問題。這時候就必須拿起法律武器,卻不放縱不法運營商的不法行為。首先,作為用戶個人要擔起監(jiān)督APP運行的重任,發(fā)現APP有偷窺個人隱私行為時,不后退、不妥協,保留好證據,第一時間反映給相關部門。其次,相關部門要筑牢法律牢籠,加大懲處力度和違法成本,對有存在偷窺個人隱私問題的APP,該約談的約談、該整改的整改、該罰款的罰款、該取締的取締,劃出“硬杠杠”讓不法APP運營商望而生畏。與此同時,還需加大法律宣傳力度和范圍,既讓用戶個人學會如何使用法律武器,又起到警示運營商的作用。
  手機APP是依附于互聯網絡的,網絡從來不是肆意妄為之地,手機APP就更沒有違反法律的權力。

更多

熱門關鍵詞:APP 偷窺 蔣威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系,聯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