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覆壟黃
作者:李民增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從微信上看到幾幅麥田攝影。想到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觀刈麥》,即興用鼠標敲出下面幾句小詩:“小麥覆隴黃,不見簞壺漿。乾坤時代變,惟聞笑聲揚。”
“小麥覆隴黃”是白居易原句,借用為第一句是因為情景相同。時間的長河流過一千多年,世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自然未變,麥子還是這個時令成熟。如果說有不同,白居易寫詩時的小麥可能不會有現(xiàn)在的麥子長勢好。“覆壟黃”,現(xiàn)在說更恰當。詩人當時那樣寫,肯定有夸張的成分。因為直到我記事的時候,種麥子還是用兩腿耬,行距一尺二,用的麥種又少,即是長勢好也很難覆壟。解放后,毛主席提出的農(nóng)業(yè)“八字憲法”:土、肥、水、種、密、保、管、工。其中就有“密”,即“密植”,后來又改用三腿耬。加上其他幾方面,特別是水肥條件的改變,才有了現(xiàn)在“覆壟黃”的局面。
白詩中有“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之句,意思是“婦女擔著竹籃盛的飯食,兒童手提壺裝的酒漿,相互跟隨給在田里勞動的人送去,收割小麥的男子漢都在南岡。 ”現(xiàn)在都用機器,不用鐮收割,更不用婦女、兒童去送飯,勞動條件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我寫“不見簞壺漿”,即表達此意。
社會進步,時代變化,現(xiàn)在看到一望無際的豐收景象,只剩下高興的份兒了。所以我寫“乾坤時代變,惟聞笑聲響。”
聯(lián)想到一些有關麥收的農(nóng)諺也不適用了。比如“蠶老一時,麥熟一晌。”蠶老一時是說熟蠶上床時間緊張,必須提前準備好蠶室、床具。麥熟一晌是說小麥到成熟時,早晨看還不熟,下午有可能就熟了,要抓緊收割。所以有“爭秋奪麥”的說法。可見過麥既緊張又勞苦。
早年收麥,一是割,二是拔。割,就是用鐮刀割??此坪唵?,實則有技巧、真功夫。同樣彎腰割麥,速度有快有慢,麥茬有高有低,不在行,不小心還會傷手,“骨肉相殘”。行家割麥,右手握鐮,左手外旋,鐮刀一揮,從前向后,“嚓”一聲,麥秸稈從根部齊刷刷斷裂,一堆堆麥鋪子順著麥壟一個姿勢倒下。
拔麥子,就是把麥秸連根帶稍一股腦兒拔下來。不用鐮,兩只手,一條毛巾搭在脖子上擦汗,腰彎手掄,兩臂發(fā)力,猛用力拔下,掄起來在左腳或地上摔打去土,在地上放好,再彎腰去拔另一鋪子。只有松軟的白沙地才適宜拔。拔麥子有一大好處,秋種不用再 “滅茬”。滅茬也挺麻煩。
“爭秋奪麥”,一個“奪”字,可知過麥風險,真的像虎口搶糧。過麥最怕的是連陰天,一場大雨過后,連日不晴。麥子就會發(fā)芽霉變,莊稼人一季的心血就要功虧一簣。
以前麥籽秸稈皆收,麥茬也刨出來拉回家燒火。過一次麥,無異于打一場戰(zhàn)爭,疲憊之狀可想而知。如今收割打軋播種一體化。麥秸粉碎到地里變作肥料,麥粒從地里直接被面粉廠拉走,用的時候到面粉廠拿就行。用多少在自家?guī)ど蟿澣ザ嗌?,凈吃新面。更不用煩心收藏的事。不用像早年一樣,麥前挑水硌場,割麥拔麥累折腰,打麥弄得灰頭土臉像進一次鬼門關?,F(xiàn)在徹底解脫。一兩天就過完了。只是等聯(lián)合收割機要排號。付費也不怕,政府發(fā)的種田補貼就足用。前兩年三弟從老家來說過這些事。
“老百姓不能不知足,輕輕松松過麥,到天堂了!”三弟笑著告訴我。
白居易不可能想到社會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地步,一千年后怎么樣,現(xiàn)在的人也想象不到。 社會發(fā)展這么快,幾乎是一天一個樣,不要說一千年,再過一百年也很難想象變得多么好,那是一個金色的夢!
作者:李民增,男,山東省聊城市人。作品經(jīng)常在國內(nèi)外報刊發(fā)表,獲獎,被選入多種版本。出版有詩集《春雨瀟瀟》,詩文集《柳園漫話》。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wǎng)站,由本網(wǎng)站提供作者聯(lián)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nèi)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nèi)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wǎng)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吳雪萌:沒公車不下鄉(xiāng),治腿軟還需制度硬
李兆清:關懷貧困兒童,不能光靠“社會媽媽”
曲征:“擼袖獻血”為濟南增添靚麗風景
侯文學:換硬幣調(diào)戲警察,莫把法治當兒戲
苗鳳軍:銀行ATM吐出練功券誰是誰非需弄明白
禮讓行人的司機該不該被贊揚?
李云勇:保留“單人?!笔呛霌P法治精神
李兆清:繁榮兒童文學,助力兒童精神成長
李云勇:“扔鞋門”是違法對抗缺德的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