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頁 傾聽民意 為民發(fā)聲 開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頁 > 時政財經 > 列表

向秋:把基層掛職作為政治歷練

2019-04-08 06:53:19 oc3-line.com 來源:時評界 有0人發(fā)表了看法
[導讀]  從“綠蛤蟆”到“喻瘋子”再到“雷書記”,這是1987年出生的湖南省湘潭市自然資源局干部喻培峰在湘潭縣楊嘉橋鎮(zhèn)掛職鎮(zhèn)黨委副書記期間,收獲的三個外號...
  作者:向秋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有的群眾對我不滿意,根據(jù)我當時穿的衣服顏色,給我取了個‘綠蛤蟆’的外號。”“一天深夜,碰上一個團伙開著幾臺大卡車和挖掘機盜采……面對七八個氣勢洶洶的盜采者,我們毫不畏懼地阻止了這次盜采。事后,我的外號變成了‘喻瘋子’。”隨著處事的辦法、解決的問題都越來越多,到掛職快結束時,喻培峰的外號變成了“雷書記”。
  從“綠蛤蟆”到“喻瘋子”再到“雷書記”,這是1987年出生的湖南省湘潭市自然資源局干部喻培峰在湘潭縣楊嘉橋鎮(zhèn)掛職鎮(zhèn)黨委副書記期間,收獲的三個外號。(4月6日 新華網(wǎng))
  干部掛職鍛煉是我國干部交流制度的重要形式之一,是組織培養(yǎng)、鍛煉干部的重要手段。對掛職干部個人而言,是一次事業(yè)的挑戰(zhàn),是提升、展示自我的重要機遇,是一次光榮的政治任務。掛職干部要把基層掛職作為政治歷練、實踐錘煉,全面展現(xiàn)自己的政治擔當。
  在基層掛職中涵養(yǎng)政治定力。越是條件艱苦、困難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錘煉人,越能考驗和檢驗黨員干部的政治定力。一是積極適應環(huán)境條件的改變。到基層掛職,往往是從繁華都市來到偏僻落后的地方,掛職干部要有吃苦耐勞的心理和身體準備,做到敢于吃苦、以苦為樂,自覺在艱苦環(huán)境中磨練意志、陶冶情操。二是積極適應工作方式的改變。機關干部掛職前,往往是坐辦公室,工作以組織計劃為主。掛職后會經常到基層一線,以具體工作為主。因此要勤于動腿,做到善謀事、會辦事、能成事。三是積極適應管理方式的改變。掛職干部遠離原單位,要加強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堅持自我約束,不違規(guī)逾矩,嚴格遵守有關掛職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
  在基層掛職中強化政治擔當。掛職干部要把把艱苦付出當作成就事業(yè)的重要條件,當作個人成長的磨礪,在吃苦付出中強化政治擔當、在奉獻中涵養(yǎng)格局。掛職干部要堅決克服臨時觀念、“鍍金”思想和短期行為,防止把自己視作“局外人”,而要真正“沉下心”,做到接地氣、轉作風、干實事。要勇挑重擔,敢于把困難多、風險大的工作搶過來做,做到哪里困難最大、哪里最艱苦、哪里最需要,就出現(xiàn)在哪里,就扎根在哪里,進一步培養(yǎng)出艱苦樸素、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掛職結束后能把工作經驗有效運用到本職工作去,做到工作計劃決策能夠更加符合基層的實際,使基層掛職真正產生出有用的價值。
  在基層掛職中永葆政治本色。掛職干部應充分認識到掛職背后是“職責”,將其作為深入基層、貼近群眾的機會,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掛職干部要苦練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基本功,多走出辦公室,深入田間地頭、鄉(xiāng)村院落,及時感知群眾的安危冷暖,與群眾“零距離”接觸,與群眾打成一片。機關干部到基層掛職,需作為對基層傳幫帶的過程,發(fā)揮掛職干部能力較強、機關經驗豐富的作用,對基層干部要有“保姆”精神,幫助基層樹立更高的工作標準,做到基層哪里弱就幫其變強,需要什么就幫助什么。
  國以人興,政以才治。機關掛職干部要提高認識,積極轉換角色,努力擔當作為,加強政治歷練,為黨和國家事業(yè)做出應有的更大貢獻。

更多

熱門關鍵詞:干部 掛職 歷練 向秋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wǎng)站,由本網(wǎng)站提供作者聯(lián)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wǎng)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