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六合:孩子不知道屈原,過端午意義何在?
作者:李六合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端午節(jié)到了,今天,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一個段子:老師問:“你最喜歡的詩人是誰?”一學生曰:“屈原。”“為什么?”老師問。學生答“因為屈原最有良心,別的詩人一死就留下一大堆詩給我們背,屈原一死給我們留下好吃的粽子和三天端午節(jié)假日。”全班靜默三秒后,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祝端午節(jié)快樂!
這個段子反映出當今大多數人過端午節(jié)的意愿,可筆者覺得,如今如何過端午節(jié)值得反思。
眾所周知,端午節(jié)是古老的傳統節(jié)日,始于中國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jié)也稱詩人節(jié))。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說,當地百姓劃船尋找他的遺體,又恐其死后為蛟龍所困,遂投五色絲粽子于水中。此后,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民間形成吃粽子、劃龍舟的風俗,這就是端午節(jié)的由來。
端午節(jié)是后人為紀念屈原,把一個忠臣、詩人的祭日逐漸變成的節(jié)日??涩F在大多數國人只知道端午節(jié)與詩人屈原有關,過端午節(jié)就是包粽子、劃龍舟、采艾蒿、快樂出游等熱鬧的文化,卻忽略了對屈原無端受到奸佞小人的中傷和昏庸的楚懷王的放逐的同情,以及對屈原之死憤憤不平。屈原不能放棄信念自殺的命題錘煉著一代又一代國人的心魂。
所以,當今我們過端午節(jié)應該對“屈原之死”的文化反思,不能把集體的哀思演化成吃文化和集體的熱鬧。要讓大多數人知道,不僅端午節(jié)與屈原有關,還要知道有什么關?愛國?忠臣?或愚忠?屈原之死的文化意義要比包粽子、劃龍舟、采艾蒿、快樂出游更有文化價值。屈原選擇死亡是剛烈的宣言,其態(tài)度就是對丑惡現實的徹底否決和對理想人生的無限憧憬,他感染、啟發(fā)著后代的人們。屈原通過死,把禮樂傳統和孔門仁學對生死、對人生的哲理思想,提到了一個空前深刻的文化評判高度。通過對過過端午節(jié)的反思,會喚醒更多人關于端午節(jié)的文化記憶;讓數千年濃烈的端午文化有機地串連起來,把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其中,讓傳統節(jié)日重新在公眾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以維護它的文化含義,賦予它可以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的活力。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系,聯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曲征:高考來臨,廣場舞能否歇幾天?
熊傳東:我們的子孫拿什么野去?
李忠卿:身份證號能否以“不變”應萬變
袁文良:高考在即,莫讓“謝師宴”變味
郭喜林:男扮女裝畢業(yè)照不僅是搞笑
毛坦廠中學“被妖魔化”與落后地區(qū)話語權缺失
吃燈泡生吃金魚:低俗直播毀三觀
李兆清:防范替考,高校也需筑牢籬笆墻
徐銘慧:盲目放生,不如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