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發(fā):小學生“減負不背包”是個好倡議
作者:丁家發(fā)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9月1日開學,杭州市九蓮小學向全體家長和學生發(fā)出“減負不背包”倡議書,提倡學生放學后將課本統(tǒng)一放在本班自己座位的抽屜里,上下學不背書包;在校完成書面作業(yè),放學后在家多安排體育鍛煉、閱讀、家務勞動等課外實踐。(9月2日澎湃新聞)
國家“雙減”政策實施后,如何落實取得實效,教育部門及學校應當有所作為。杭州市九蓮小學向全體家長和學生發(fā)出“減負不背包”倡議書,是落實“雙減”政策的一次有益實踐,能切實減輕學生的負擔。筆者認為,小學生“減負不背包”是個好倡議,“減負”就應從“不背書包”開始,此舉值得各地小學借鑒。
小學生年齡尚小,還是天真爛漫的孩子,上下學背書包,不僅是身體上的負擔,更能直觀反映出學業(yè)的負擔。如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書包里,一般包括每天要用的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美術等教材,以及各科教輔書、作業(yè)本等,就有一二十本之多,再加上一些文具,其重量可想而知。書包的重量,就是學業(yè)的負擔。每天上下學背著沉重的書包,對正在發(fā)育成長的孩子們的健康非常不利。醫(yī)學專家指出,從醫(yī)學角度看,書包重量最好控制在學生體重的10%-15%范圍內。如果背負過重、過長時間書包,有可能損害孩子的骨骼發(fā)育,甚至會患上腰肌勞損等疾病。因此,為了孩子們的身體健康,學校發(fā)出“減負不背包”的倡議,讓孩子們“甩手”輕松上下學,首先確確實實減輕了身體上的負擔。
根據杭州《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實施方案》,要求嚴格控制作業(yè)總量,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yè),三至六年級盡量減少書面作業(yè)量,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教師要指導小學生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yè)。落實課后服務全覆蓋,推行放學后托管“5+2”模式,即每周5天,每天至少2小時,教師指導參加課后服務的小學生在校內完成書面作業(yè)。也就是說,在課后服務的托管時間內,學生完全可以將當天的作業(yè)“清零”,一方面,學生在校內完成作業(yè),不再需要再背著書包回家做作業(yè);另一方面,也引導教師布置合理的作業(yè),把作業(yè)量控制在課后服務可以完成的范圍之內,這樣,學生的作業(yè)負擔必然減輕。
小學生“減負不背包”倡議,就是學校落實“雙減”政策的具體措施和實踐。此舉也等于給廣大家長們松了綁,沒有了在家輔導孩子做作業(yè)的壓力,自然也不需要檢查孩子的作業(yè)了。對此,相信大多數家長都會舉雙手贊成。當然,“減負不背包”是倡議,而不是“一刀切”規(guī)定,如果學生因特殊原因未能在校完成作業(yè),還是可以背書包回家。此外,放學后多安排孩子在家開展體育鍛煉、閱讀、家務勞動等課外實踐活動,也相應提高了孩子們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這種做法也與國家大力推進和倡導的素質教育相契合,值得大膽探索和嘗試。
筆者認為,落實“雙減”政策,要讓教育回歸本位,期待早日用現(xiàn)代素質教育代替應試教育,把孩子們有形的、無形的壓力和負擔統(tǒng)統(tǒng)減下來,通過家校和社會多方共同努力,讓孩子們在愉快、寬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和健康成長。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lián)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郭英: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 看點在嚴管
郭喜林:要讓南丁格爾精神在中國開花結果
苗鳳軍:北京教育“雙減”,家長切莫慌
褚芮瑤:“學區(qū)房”要涼涼了嗎?
張欣利:取消一二年級紙筆考試,請讓政策再飛
李焱:讓“最美公務員”引領“最美”風尚
羅丹:黨員干部要傳承塞罕壩精神
袁文良:“互聯(lián)網+”不能“+”號販子
丁家發(fā):警車自制號牌上路,己不正何以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