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影評:銘記歷史,奮發(fā)圖強
作者:韋其江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二十二》,從來沒有一篇文章,在寫題目的時候就覺得心里如此沉重。二十二,二十二歲?二十二年?不,是二十二個人。“慰安婦”是很多人都覺得特別敏感,不愿意面對的一個詞,對,影片《二十二》就是講述的僅剩的22名“慰安婦”。
《二十二》是由四川光影深處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推出的一部關于在日軍侵華戰(zhàn)爭中中國幸存的“慰安婦”長篇紀錄片,由郭柯執(zhí)導,二十二位“慰安婦”參與拍攝,也是中國首部獲得公映許可的“慰安婦紀錄片”。該片以2014年中國內地幸存的22位“慰安婦”的遭遇作為大背景,以個別老人和長期關愛她們的個體人員的口述,串聯展現出她們的生活現狀。從1932年到1945年抗日戰(zhàn)爭期間,中國至少有20萬女性被日本侵略者強征為“慰安婦”,至2014年,僅僅在中國內地剩了22名幸存者,這就是片名《二十二》的意義,隨著時間的流逝,在世的幸存者越來越少。這些我們都知道,可是對于她們真正的了解,我們缺失的太多。我們經常會感慨“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那她們呢?誰又真正了解過。
雖然沉重,但是導演郭柯并沒有刻意的去渲染苦難,他用溫和的鏡頭,淡淡的色調,為觀眾平靜展示了這22位老人的生活。即使大雨也不是那種“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的昏暗感,相反帶給人一種“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的寧靜。片子沒有去販賣苦難,就是真人真事的記錄,可是這些卻遠比刻意的戲劇性帶給我們的意義和啟示更加真實。導演用嚴格的標準只拍當下,不用歷史的畫面,也不用刻意的劇情化,因為她們本身的存在就超越了影像。導演也沒有過多的融入自己的想法,只是用鏡頭凝視著她們,不必千言萬語,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會告訴你很多,可謂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很多女性在戰(zhàn)爭期間被日軍誘騙、強迫,淪為日軍發(fā)泄性欲、任意摧殘的性奴隸。她們在戰(zhàn)爭期間受盡各種難以想象、難以啟齒的虐待,其中大部分當時就被折磨至死。在煎熬中,她們日盼夜盼終有一日能重返家園,她們也是“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雙鬢明朝又一年”,然而當她們歷經艱辛回到故鄉(xiāng),等待她們的卻并非同情,而是無休止的歧視,侮辱和排斥。人們憑著自己的主觀愛恨去標簽化她們,在一部分普通人眼中,她們是恥辱的。可是,正是她們,為那些普通人,背負著他們沒有勇氣去面對的過往。92歲的老人韋紹蘭是其中的一位受害者,當年在逃回來之后,伴著咒罵聲,過得生不如死。她的兒子也一輩子生活在陰影之下,60多歲獨自一人的他,是因為村子里的人總說嫁誰不好,嫁個日本人,他也是“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人們沒有忘記仇恨,可是卻選錯了對象。在2017年8月14日,電影上映前又一位老人去世,她們由剛剛拍攝時的22位,到如今只剩8位,她們這一生可能等不到日本人的道歉,可是,她們可以最終獲得這個社會的認同和關愛,等到國人的尊重。放下的是她們,放不下的是我們。導演通過影片讓我們知道了,現在的他們就是一群普通,可愛的老人。
很多人在討論,到底應不應該拍這樣的一個紀錄片,有人覺得不應該,不該再去揭開老人的傷疤,打擾她們的平靜,可是歷史就是現實,我們不說不代表它沒有發(fā)生,不代表它不存在。她們就是歷史的見證者,圓明園的斷壁殘垣還留在那里,是因為我們沒有能力,沒有資金去修復嗎?不,不是的。它留在那里,是為了告訴我們,不要忘記那段屈辱的歷史,無論國家如何強盛,都要不忘初心,奮勇向前,不停止腳步。
正如人們所說,面對傷痛,不終日怨恨,但一刻不忘,過去的苦難都將激勵我們奮勇向前,終會“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系,聯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39名大學生被訴 校園貸陷阱究竟有多深?
姑娘學車被教練要求開房究竟有啥聯系?
丁家發(fā):景區(qū)“天價”講解費,謹防公款買了單
曲征:“無煙訴訟第一案”極具示范意義
李忠卿:應給出獄官員立個規(guī)矩
徐曉冬“打假”傳統(tǒng)武術,噩夢還是轉機?
向秋:請讀懂“抄得太用心”的潛臺詞
楊冬梅:謹防“小煙頭”出賣城市的“大文明
馬當先:高校收取“預錄費”實為“招生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