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登:大學生“假裝情侶”究竟有啥意義
作者:羅登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學生體驗一日情侶,陌生男女同學體驗一天情侶促成好幾對情侶。“雙十一”除了購物,高校學生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慶祝著“光棍節(jié)”。當天,楚天快報記者在本市高校發(fā)現,體驗一天情侶、告白墻等活動瘋狂上演。對此,有專家認為學校和老師應該做好引導。(人民網 11月16日)
在所謂的“光棍節(jié)”當天,記者在湖北文理學院理工學院看到,體驗活動處聚集了不少學生。“男生報名后獲得編號,并投入箱內,女生排隊抓鬮,隨機配對。配對‘情侶’領到任務卡,上面有情侶間可以做的事。每完成一項都要拍照為證,最后完成任務最多的那一對,可以贏得大獎。”雖然有學生反映說“畢竟不是真正的男女朋友,任務里面的親密舉動,想想還是挺別扭的。”但大多數學生還是樂在其中,享受著這種人與人直接交往的挑戰(zhàn)與樂趣。
一段時間來,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微博、微信等社交軟件的出現,使得“屏社交”成為當代大學生的新型社交模式,在生活中占據無可撼動的霸主地位,對傳統(tǒng)的人際交流方式造成沖擊,并由此造成交往的異化。其結果就是大學生人際溝通能力弱化,削弱大學生參與現實交往的欲望,容易使大學生產生認知偏差,對人際傳播規(guī)則權威性帶來威脅,并容易誘發(fā)道德失范行為。人與人直接溝通的時間少了,很多大學生沉迷于自己的虛擬世界,在網絡世界里“稱王稱霸”,可以回到現實世界便不知所措,心理落差巨大,成就感降低。這就直接引發(fā)交往危機。近期以來,本來安靜的象牙塔里發(fā)生的一件件讓人震驚的暴力傷人,甚至致人死亡的案件讓人扼腕痛惜、憤怒不堪。
大學生“假裝情侶”這樣的事情我們不妨把它看成是打破各自信息孤島,讓大學生重新拾回現實交往技能的一次有益嘗試。我們不必報以“學生以學為主”的偏見,因為人格的養(yǎng)成和道德的完善比學習更為重要;也不該有“高校成了戀愛基地了,辦學遵旨是啥,由著一些人這樣胡鬧下去,上大學也沒啥意義了,教育管理部門該出面管了”的憤怒,高校是學習的基地,更是人生技能的訓練場,學校的管理更應該以人為中心;更不應該充斥各種各樣的污言穢語。只要把握好尺度,選擇好的方式和方法。我們更應該把這樣的“假裝情侶”看成有益嘗試,而不該先入為主地妄加評論。
青年正是人的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他們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大學生作為其中的佼佼者,在發(fā)展進步中不丟失任何一種技能非常重要。所以,對于“假裝情侶”我們不妨給一個稍微寬松的輿論氛圍。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系,聯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李彥婷:莫讓變味的“校園貸”綁架了道德
拿什么來拯救高校神菜“砂鍋大嘴猴”?
楊劍鋒:二孩時代防"幼兒園荒"需跟上時代進步
一旦啃老,就別再指望對你孝順
程振偉:鄒市明被質疑因國內拳擊文化匱乏
孫中山先生:我們懂你所以繼承你
曹燦輝:愿冬天推遲小學上課時間多些復制
程振偉:高校教師兼職兼薪≠中小學教師也能
艾才國:土豪收藏飛機,噱頭大于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