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老人獲贈一套房,“善有善報”得到了印證
作者:葉金福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近日,上海的王先生因為照顧獨居的老人,老人將自己的的遺產以及上海靜安區(qū)的一套房子都留給了王先生。(11月1日《澎湃新聞》)
據悉,王先生和老人是在2012年相識,老人出去遛彎時不慎摔倒,王先生看到后,扶起了老先生,兩人感覺相見恨晚,開始經常一起出去遛彎,期間了解到,老人的女兒們已經成家,自己一個人住在這里。了解到老人的困難后,王先生開始頻繁去老人家照顧老人。2014年,王先生和老人開始一起生活,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幾年后,老人和王先生在公證處的見證下,簽訂了意訂監(jiān)護,確認王先生為老人的監(jiān)護人,并會繼承老人的遺產和房產。
近年來,類似“存款贈保姆”“房產贈鄰居”“遺產贈好友”這樣的新聞時有報道,這些老人之所以把存款、房產、遺產贈送給保姆、鄰居、好友等“外人”,并非老人“一時糊涂”,而是這些“外人”無微不至的臨終關懷,贏得了老人的“心”。相反,老人的子女們卻因長期不贍養(yǎng)、不聯系、不探望、不照顧,讓老人“寒了心”??梢?,這些老人之所以把“存款贈保姆”“房產贈鄰居”“遺產贈好友”,其實是出于對這些無微不至照顧自己的“外人”的一種“回饋”。
反觀這起“照顧老人獲贈上海一套房”事件,老人自己有幾個女兒,但卻常年一人獨居,女兒們并沒有履行看望、照顧、贍養(yǎng)老人的義務,反倒是一個“外人”多年如一日地照顧著老人的生活起居。一個“外人”能夠給予老人無微不至的照顧,這顯然是一種“善心”體現,而老人心甘情愿地把遺產和房子留給“外人”,這又顯然是一種“回饋”??梢哉f,這也讓“善有善報”得到了印證。
同時,這起“照顧老人獲贈上海一套房”事件,從另一個側面來說,也是給那些不履行照顧、贍養(yǎng)義務的子女們一個警示,那就是,如果子女不履行照顧和贍養(yǎng)義務,老人就有權把遺產或房產贈送曾經給予自己無微不至照顧的“外人”。同時,這起事件,對于弘揚社會道德也不乏“啟示”,它告訴人們,無論是誰,只要奉獻善心,總是會有回報的。“照顧老人獲贈上海一套房”,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筆者相信,隨著老齡社會的到來,此類“存款贈保姆”“房產贈鄰居”“遺產贈好友”“照顧老人獲贈上海一套房”等等這樣的事件還會時有發(fā)生。如果子女不盡贍養(yǎng)義務,老人一旦獲得“外人”的善待,很有可能將遺產作為報答,捐贈給“外人”。到那時,子女再來“爭遺產”,可就晚矣!
但愿每一位為人子女者不妨從這起“照顧老人獲贈上海一套房”事件中得到更多的“啟示”,學會敬老盡孝,擔起贍養(yǎng)之責。切忌把老人的贍養(yǎng)義務推給了“外人”。否則,老人就會把“存款贈保姆”“房產贈鄰居”“遺產贈好友”,這不僅是一種“嘲諷”,更是一種“打臉”。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系,聯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502膠灌耳,老年人常識“短板”當補
丁家發(fā):“短平快”式日間手術一舉多贏
公考培訓機構陷困境,借雞生蛋式經營須謹慎
女副局長著裝引質疑,且讓子彈飛一會兒
周志宏:診治生命通道被堵頑癥須對癥下藥
周志宏:“公費上大學”為新就業(yè)形態(tài)助力
于濤:“國考熱”還需理智“降溫”
小小“非遺”油紙傘,馳名國際“大舞臺”
獲1.10元打賞秒報警,“美麗誤會”溫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