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
作者:李民增 稿源:時評界 編輯:時小川
電梯門一開,一位年青人出來,返身伸出一只手捂住門縫,讓我和老伴進去才把手拿開。
老伴邊進邊說了聲“謝謝”。
出電挮時,見門外一位婦女推一輛電動車準備進,在我身后的老伴出來后,學剛才青年人的樣子,返身伸出一只手把門縫捂住。那婦女邊進邊說了聲“謝謝”。
前后不到二分鐘,“謝謝”兩個字支一次收一次,收支平衡。
事有湊巧。在超市買菜時,老伴邊選菜邊讓我去扯包裝袋。又碰到一件類似的事。
一位中年婦女同時去扯袋,搶先拿起袋筒。我笑笑,沒出聲,不計較。愛沾小光,強勢,是許多女人的特點。
卻不料那女人扯了幾個遞給我,並問:“大爺,夠嗎?”
事出意外,我連忙回答:“夠了夠了。謝謝!”便接過了袋子。
我買的菜不少,推著購物車去一樓出口付款時,見排在我身后的一位婦女只拿著一包衛(wèi)生紙,便讓她先付款,她猶豫了一下,邊往前邊笑著對我說了聲“謝謝”,不長時間,我又把付出的“謝謝”兩個字又收回來了。與老伴一樣,也來了個收支平衡。
和老伴相同的經歷讓我突然發(fā)現:“謝謝”兩個字也和錢一樣,有收有支。也應該多收少支。錢收得多物質富裕,“謝謝”收得多精神富有。更為可貴!
錢該支要支,要多支。不支是吝嗇,是糊涂,愚昧。“謝謝”更要爭取多收,如果該收能收而不收,便是道德低下,人品有問題。
收一聲“謝謝”等于獻出一點愛。如果人們都像掙錢一樣,盡力多掙“謝謝”,是多么值得高興的事啊!
作者簡介:李民增,男,山東省聊城市人。作品在國內外報刊發(fā)表。作品散見于《羊城晚報》、《大眾日報》、《齊魯晚報》、《百科知識》、《聊城文藝》、《魯西詩人》等報刊。出版有詩集《春雨瀟瀟》,詩文集《柳園漫話》。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系,聯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李忠卿:沒有公車不便看危橋豈止是懶政
錢桂林:藝高人膽大,終有栽倒時
邵陽一女子辱罵環(huán)衛(wèi)工人,太缺德
郭喜林:400萬學生整容“變臉”不是好事
由“米芾拒石”看圍獵情誼
李忠卿:舊手機上的不雅照不宜公開
油畫《小蝌蚪找媽媽》火了淚點之外的反思
趙丹玉:女兒遭體罰母親刀傷老師,母愛太沉重
280名大學生被洗腦 校園貸這張黑網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