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杰:親情孝道豈能一“甩”了之
作者:任杰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將老人送進養(yǎng)老機構,支付一段時間的費用之后,就不管不問了,這樣的子女有一個共同的稱呼——“甩老族”。前段時間,外地一些養(yǎng)老機構發(fā)生多起“甩老”事件,老人家屬無一例外都是欠費玩失蹤,養(yǎng)老機構又不能把老人趕出去,只能貼錢照顧。(河南商報 2016年5月24日)
“百善孝為先”,贍養(yǎng)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人社部數據,截至2014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達到2.1億,占總人口的15.5%,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養(yǎng)老問題日益凸顯,但我們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不能丟。古人曰“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這些都是告誡子女要懂得回報父母,贍養(yǎng)老人。然而,“甩老族”的出現,不禁讓人感慨,兩千多年的中華民族的親情孝道哪去了?尊老愛老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為何消失殆盡?
子女因種種原因不能親自照顧老人,而把老人送進養(yǎng)老院本來就讓老人們缺少了家的溫暖,竟然還玩失蹤、拖欠費用,實在令老人們心寒不已。子女們將親情孝道置之不理,不只是道德缺失,更是人性缺失。將心比心,換位思考,人都有年老的時候,“甩老族”無疑是在“自毀前程”。
筆者認為,社會已經步入老齡化,養(yǎng)老已不僅僅是“家事”,還是“國事”“天下事”。需要社會多方行動起來,共同為養(yǎng)老事業(yè)撐起保護傘。一是通過法律制度需要建立完善守衛(wèi)“贍養(yǎng)底線”的法律體系,讓不履行贍養(yǎng)義務的將受到法律制裁。二是新聞媒體加大對親情孝道的宣傳,宣傳敬老愛老的優(yōu)秀事跡,加大對民眾親情孝義的道德引導,傳遞正能量。三是養(yǎng)老機構可以實行老人財產托管制度,養(yǎng)老機構可以申請變更老人的監(jiān)護權,對老人的財產實行托管,以支付費用。同時要向民政局、公證處等進行備案,對老人財產加強監(jiān)管,防止過度使用。
總之,只有社會多一些理解,家庭多一些包容,政府多一些政策,才能真正實現老有所養(yǎng),老所有依。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系,聯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苑亞東:干部要坦然面對仕途“彎道”
李云勇:要善用“大數據”給圖書室加“熱”
醉江南:讓“甩老族”在道德與孝道間無法隱身
學生幫環(huán)衛(wèi)工父親掃大街咋成了新聞?
李兆清:當學楊絳的淡定與從容
練紅寧:“草原天路”網上預約更扯蛋
稱住戶“過街老鼠”的拆遷焉能正常開展
在校女學生組團賣淫,如此自賤為哪般
周歌:醫(yī)患沖突,別盲目貼上“醫(yī)鬧”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