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母親的“提鞋”教育就是那最深的牽掛
作者:唐裕雯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近日,山東泰安的方女士記錄下家中的“溫馨”一幕。85歲的母親手里提著一只鞋堵在門口,門外站著的是剛喝完酒回家的兒子。方女士介紹,當天老公出去喝酒,怕老公回來進不了門,自己偷偷把門打開了。晚上婆婆上廁所發(fā)現(xiàn)門開著,關門時碰巧撞見兒子回來??吹絻鹤油須w老人很生氣,于是開始了“碎碎念”,為了“懲罰”兒子,老人拿著鞋把兒子手都打破了。最后兒子趁母親松懈,偷笑著溜走卻是滿臉幸福。是啊,到了一定年紀還能得到來自父母的關心和擔憂真的是值得珍惜的事情。
“你給我跪下!”“你這個家伙太沒良心了!”“不知道自己有老婆嗎?”……一段段看似嚴厲的批評,其實是心底最深的那份擔憂。兒行千里母擔憂,出門在外,雖然親人可能會在嘴上說“放心、不擔心”之類的話語,可怎會不擔心呢?像成為了大眾羨慕的這位男士有著來自老母親的“提鞋”教育,更是說明了這一點。
其實這一幕讓許多人羨慕不已:“這個年紀還能被父母管著也是一種幸福”“像極了小時候,有媽媽的感覺真好”。一句句叮嚀,一句句囑托都是父母心中最深的牽掛,從兒時的不耐煩到長大后的幸福,說明我們在不斷的成長,更是懂得了珍惜。也正是這一句句暖心的話語讓每個想要支架的孩子不再彷徨迷茫,成為了指引每個人回家的明燈。
你養(yǎng)我大,我陪你老。一句簡單的話道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最樸實最寶貴的孝文化。也正是這種中國傳承上千年的文化體現(xiàn)了中國特有的人情味。也正是這獨有的人情味造就了親人之間的牽絆,也讓中國一代代人凝聚和團結在一起。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面對著老人的深深牽掛,兒女更要學會及時行孝。當父母還在的時候,學會用他們喜歡的方式愛他們。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畢淑敏的一句話道盡了“父母”一詞對于每個人的全部意義,一切都不要等失去了才知道追悔莫及徒留遺憾。2020年10月25日,恰逢重陽節(jié),也被稱為老人節(jié),更是在號召每個人關愛自己的老人,關心身邊的老人,也希望老人們能安享晚年,健康快樂!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wǎng)站,由本網(wǎng)站提供作者聯(lián)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nèi)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nèi)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wǎng)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夏芳菲:誰知盤中餐
讓抑郁患者回歸社會需要我們攜手共進
駱秋奇:多措并舉,解決“出游被坑”
丁家發(fā):取亡父存款遭遇“循環(huán)證明”為哪般
陳婷:別讓唯學歷論淪為“夾心餅”
周志宏:“重陽節(jié)消費提示”別止于提示老年人
弘揚抗美援朝精神,鑄就新時代國家安全脊梁
宋雅楠:選定班主任,切莫唯學科論
蔣威:讓抗美援朝精神推動年輕干部新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