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芳菲:心中所選,方能行遠
作者:夏芳菲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如今,新一代信息技術發(fā)展日新月異,全球數據爆發(fā)增長,海量聚集。這對國家社會秩序治理,經濟發(fā)展以及我們每一個人的成長都有重大影響。因此,在這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應擦亮雙眼,主動選擇,不做被動的接受者。
在曾經的一期電視節(jié)目中,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表示不認識撒貝寧。這令我們很多人大為驚異,因為在這個網絡媒體發(fā)達的時代,撒貝寧行走于各大媒體之間,不管是央視春晚、還是知名綜藝,都有他的身影,我們這一代人幾乎很少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王辰解釋,是因為他不看電視,有需求他會主動搜索信息,但不會被動灌輸。就像看專業(yè)文獻一樣,關注什么就搜索什么,如此堅毅、如此果決,擁有著極強的不被外界浮華影響的定力,絲毫不會浪費時間,我想,這便是他取得如此成就的一大原因。
然而,我們大多數人都缺乏這種主動選擇的定力、屏蔽無用信息的能力。這不僅僅會浪費我們的金錢,還有更多寶貴的時間、精力及成長的機遇。根據google圖書搜索統(tǒng)計,世界上約有1.3億本不同的書,人們每天會被不間斷的信息流產品、微博、各種熱點信息輪番轟炸。近年來,快手、抖音、火山小視頻等各大短視頻平臺發(fā)展火熱,沖擊著我們的眼球。相信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拿起手機,刷幾個視頻,半小時、一小時、兩個小時......時間轉瞬即逝。然而在這流走的時間里,我們所收獲的,卻寥寥無幾。因此,我們應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趨利避害,去尋找那些對自己工作、生活有益的信息,而不是呆滯的、毫無選擇的在這個迅猛發(fā)展的信息時代,蹉跎不前。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使命。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我們應緊緊跟隨時代的腳步,抓住機遇,不斷的完善、發(fā)展自己。拇指滑動,如潮的信息就在眼前,但真與假,取與舍,知與行,都促使我們不斷選擇,不斷前進,抓住大數據發(fā)展的時代機會,為這個新信息時代交一份完美的答卷。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堅定心中的的選擇,我們才能在時代大潮中,不忘初心、堅守本心,才能腳步堅定,走得更遠!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系,聯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王鑫:教師的職責不是“家長的作業(yè)”
潘潔:別把惡俗當幽默,營銷不應丟了底線
曹仕玉:滿意度測評豈能“注水”
馬玉龍:學習考察勿以圖片“論英雄”
廖衛(wèi)芳:別讓“抗幽門螺旋桿菌牙膏”收割了智
殷建光:寒衣節(jié) 風寒身冷送衣暖
王曉珊:垃圾短信仍“泛濫”,治理需多管齊下
蔣威:“家長批改作業(yè)”是教師權力濫用
慕瑄:明確家校共育邊界,營造良好成長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