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萌:用機制為留守兒童織就關愛之網
作者:吳雪萌 稿源:時評界 編輯:時小川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浙江省人大常委會近日修改的地方性法規(guī)《浙江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中,新增了“留守兒童保護”章節(jié),提出構建全社會的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和救助保護機制,比如條例規(guī)定,父母外出后應當與留守兒童每個月至少聯系一次。(新華社 12月5日)
看到這條新聞,我是既開心又心酸。開心的是,我國在保護留守兒童權益方面有了立法保障,這是我國關愛留守兒童工作一大進展。心酸的是,從什么時候開始,連父母撫養(yǎng)自己的孩子這一人之常情,都需要靠外在的法律約束來強制實現了?如果最基本的親情都只能靠法律來維系,那我們還可以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寄予期望嗎?
父母撫養(yǎng)子女是一項不可逃避的義務。古有孟母三遷,孟母為了孟子的學習不惜多次搬家,可見對其教育成長的重視程度。而如今,不要說搬家,父母因工作常年在外不進家門的大有人在,把孩子扔給老人就算是有人教養(yǎng)了。年邁的父母一把年紀還要為小家庭承擔額外的責任。
留守兒童的形成原因很多,大多不外乎父母外出打工不得已造成的。在貧困地區(qū)和山區(qū),這種情況更為嚴重。為了找尋出路,必須走出去,為了有收入,必須撇家撇業(yè),背井離鄉(xiāng)。這些父母并非冷血或者貪財,為了生存,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環(huán)境,他們別無選擇。
值得慶幸的是,近年來社會對于留守兒童的問題越來越重視,也采取了種種措施,來保障留守兒童的權益。今年年初,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建立翔實完備的農村留守兒童信息臺賬,一人一檔案,實行動態(tài)管理、精準施策”,把“精準”固化為制度原則。
各地對留守兒童的關愛不再停留在紙上,留守兒童感受到的溫暖才不只是停留在口頭上。浙江省的立法給了留守兒童法律保障,但是除了強制性的一月一次聯系,還需要社會各界建立起完善的留守兒童保護機制。從父母就業(yè)到兒童入學,再到醫(yī)療救助等各方面都使那些缺少父母關愛的孩子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系,聯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李兆清:為英雄而歌,文藝工作者責無旁貸
曾德鳳:王牌動物也有軟肋
關育兵:阻止了上當,別放走了騙子
侯文學:警惕貪官“成功學”讓其走向深淵
肖懷中:送科技下鄉(xiāng)要注重實用性
筱清:是什么延緩了正義的腳步?
郭喜林:林丹想讓公眾怎樣理解自己?
關育兵:外國月亮為什么“圓”?
曾德鳳:娶丑妻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