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蓉蓉:匿名捐款15年 小醫(yī)生的大情懷
作者:符蓉蓉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從2002年開始,每年11月17日前后,一封裝有2萬元錢、署名為“農民的兒子蘭小草”的信封都會被人交到溫州市慈善總會或者溫州晚報記者袁壽省的手上。15年來,大家只知道捐贈者叫“蘭小草”,其余一概不知,就連市里授予“蘭小草”榮譽稱號,頒獎時都不知道該頒給誰。10月20日,年僅48歲的“蘭小草”因病去世,這時世人才知道,他本名叫王玨,生前為溫州洞頭區(qū)的一名鄉(xiāng)村醫(yī)生。(10月24日《北京青年報》)
一名普通的鄉(xiāng)村醫(yī)生,立志用33年時間,每年捐獻2萬元“星雨心愿”善款,報答農民“粒粒皆辛苦”的養(yǎng)育之情。這種大愛情懷令人動容,15年來,他以“蘭小草”的名義每年向慈善機構捐款,卻從不露面,甚至連家人都不知道。是什么力量支撐著一個本不富裕的鄉(xiāng)村醫(yī)生堅持履行著自己心中的諾言?是什么信念讓一個彌留之際的人對妻子最后的囑托是“一定要多做公益事”?
一個人格高尚的人,他想的永遠是“先人后己”,一個善良謙卑的人,他總是想去幫助別人。“蘭小草”就是這樣一個人,對于貧困的村民,他看病時少收或者不收錢;村里修橋鋪路,他得知情況后積極捐助。不只是簡單的捐款,生活中的“蘭小草”在一點一滴中默默地付出,堅守著自己心靈深處的那片圣土,踐行著平凡的人生和不平凡的事業(yè)。
在很多人看來,那些做慈善做公益的人,都是經濟基礎雄厚或是社會地位顯赫的人,對普通人而言,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蘭小草”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一心向善,就能處處做慈善。在這個物欲浮躁的年代,許多人被他的精神感動了,“最美溫州人”,他當之無愧。他是個平凡的人,卻做著不平凡的事,無時無刻不在奉獻著自己的愛心,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傳遞著社會正能量。
每一位堅持做公益的平凡人都很高尚,他們的思想是時代進步的推動力。公益不是看你捐了多少錢,是喚醒了人的愛心。只有喚醒每個人的善良,讓每個人的心中都感受到什么是愛,世界才會變得更加溫暖。筆者期盼,能有越來越多的人秉承著一顆善良的初心,力所能及的去做公益,讓公益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讓公益滲透每天每秒平凡生活之中。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lián)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劉超:女子帶寶寶自考 為求知的渴望點贊
李忠卿:比沒文化更可怕的是沒人性
撿到1毛交警察,為這樣的教育打call
張華:為最美的“疫苗爺爺”點贊
曾德鳳:千萬別送我豪華別墅
高校建火車餐廳:“退役”火車轉型餐廳值得點
郭喜林:為啥互聯(lián)網人才年薪25萬是白菜價?
艾琳:初中生閱讀網絡文學 究竟有益否?
符蓉蓉:醫(yī)生跳海救女娃 扣人心弦更溫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