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墨:開設“爬樹課”是素質教育“點睛之筆”
作者:白墨 稿源:時評界 編輯:洪小兵
西北大學今年新開了攀樹課,該課程是面向研究生新開設的體育選修“戶外運動”課程的一種,除了能體驗與平地不同的視覺感受,觀察多樣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外,還能促進“樹冠層研究”的發(fā)展。記者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這門課還挺受歡迎,并且有一半都是女生。(9月28日 《華商報》)
秒殺的速度,爆滿的熱度,如今各大高校五花八門的“奇葩課程”正迅速集結成一支“精銳之師”,俘獲著眾多學子的“芳心”。近日,西北大學新開“爬樹課”,再一次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有人調侃,“這是批量生產‘人猿泰山’嗎?”也有人盛贊“爬樹課”顛覆了傳統(tǒng)的書本教育,值得提倡和推廣。筆者看來,求生技能是當代大學生最需要也最稀缺的,西北大學開設“爬樹課”是戶外求生教育的一個創(chuàng)舉,更是素質教育的“點睛之筆”。
如此新奇的選修課,其實在中國高校并不罕見。比如,中山大學的“哈利·波特與遺傳學”,以哈利·波特這個小說中的虛構人物為模本,來研究醫(yī)學、生物學;廣州大學的“生死課”,在課堂上教學生寫遺書,以使學生更好地體會生命的意義。這些課程看似“奇葩”,卻也是有益的探索??梢哉f,另類課程改變了傳統(tǒng)授課一板一眼的印象,不僅能夠教授學生理論知識,也傳授給學生走出校門后的生存技能。
反觀當前大多數(shù)高校課程,沿襲的依舊是應試教育思維,遵循的仍然是“大滿灌”模式,極易培養(yǎng)出“書呆子式”的應試人和“混畢業(yè)證”式的撇腳廢才,如此“人才”只是華而不實。加之當前公眾對大學教育存有諸多詬病,詬病最多的就是學非所用。而以“爬樹”為代表的“戶外運動”課程卻顛覆了以往的體育課模式,打通了學生興趣點和教學內容間的“任督二脈”,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發(fā)揚個性,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從新聞中得知,“爬樹課”在西北大學頗受歡迎,可見,它的出現(xiàn)成為重新激活高校體育課的一劑“良藥”。據(jù)專家證實,爬樹運動對鍛煉四肢、背部、腹部和腰部肌肉,以及促進全身關節(jié)的柔韌性都十分有效;此外,還可強健心臟和肺臟,改善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功能。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爬樹課”的開設大有必要且大有裨益。另外,從人才培養(yǎng)的模式來說,“爬樹課”的開設一改“圈養(yǎng)教育”的傳統(tǒng),將課堂引向戶外,人才培養(yǎng)方式可謂“別具一格”,對高校其他課程的創(chuàng)新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類似“攀樹課”這些“潮”課的出現(xiàn),一改高校“選修課必逃,必修課選逃”的尷尬局面,從前被學生視為“雞肋”的選修課,如今也成了“香餑餑”。不過高校課程創(chuàng)新帶來的意義,卻不僅僅是滿足于本校學生對新課程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讓高校課程改灌輸式、填鴨式教育為交互式、探討式素質教育,真正達到“形之新,質之深”的效果,進而推動其他大學的體育課程改革,這也是當下課程建設的關鍵。
凡本網注明“來源:時評界”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作者和時評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時評界”。紙媒使用稿子,須告知本網站,由本網站提供作者聯(lián)系方式,由紙媒支付稿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XX(非時評界)”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在兩周內同本網聯(lián)系,聯(lián)系方式:電話: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時評界暫未實行稿件付費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網均視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項聲明。
·高連奎:一戰(zhàn)國際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傳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書福 (2014-01-07)
·高連奎: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2013-12-23)
·“不能讓金錢主導一切”——桑德爾旋風的中國意義 (2013-12-14)
·自發(fā)秩序,還是社會契約? (2013-12-03)
中秋北京犬致傷人數(shù)超2000人,需嚴管
張楠之:掐頭去尾,堵住買賣身份證的漏洞
李忠卿:按燈收電費是一種懶政思維
程振偉:副局長寫小說上富豪榜的三重隱喻
鵬唳天:“互聯(lián)網+幽靈”頻現(xiàn) 問題出在哪?
張楠之:扶貧應先扶一些人精神的貧
郭喜林:行業(yè)“內鬼”侵犯個人信息要嚴懲不貸
張會存:女中學生廁所遭群毆折射法制缺位
白墨:三歲女孩喊“我有錢”,金錢教育當扶正